您当前的位置 : 笑话网 > 爆笑笑话

古人能言善辩之魅力

 2025-11-18 20:50 来源:爆笑搞笑网

   1.唐代有一个叫李可及的优人,伶俐乖 巧,爱说笑话,非常风趣幽默。 有一次,唐懿宗在延福节期间招来一些和 尚、道士宣讲经义,之后又让乐人戏子们表演。 李可及身穿肥大的衣服、腰系宽阔的衣带,用 手提着衣服的下摆,登上座位宣称自己对儒、 释、道三教可以纵横评论。 座中一人问李可及:“你既然说博通三教, 请问,释迦牟尼是什么人?” 李可及说:“是个女人。” 提问的人很惊讶,说:“有什么依据?” 李可及一本正经地说:“《金刚经》上明明 写着‘敷座而坐’,如果如来不是女人,何劳丈 夫坐下后再让儿子坐下?”皇上听了,不由得哈 哈大笑。 刚才提问的那个人还不甘心,又问:“太上 老君是什么人?” 李可及说:“也是女人。” 那人越发不明白了,李可及当即解释说: “《道德经》上写着:‘吾有大患,为吾有身;及 吾无身,吾有何患?’如果不是女人,又何必害 怕怀孕(‘有身’)呢?”皇上听了,又很高兴。 又有人问:“孔子又是什么人?” 李可及说:“也是女人。” 提问的人说:“你根据什么说孔子也是 女人?” 李可及不慌不忙地说:“《论语》上写着 ‘沾之哉,沾之哉!我待贾者也!假如不是女 人,为何要等着出嫁呢?” 皇上高兴极了,当场给了李可及非常丰厚 的赏赐。 2.隋朝初年有贾元逊、王威德,二人都善 机辩。他们原本不相识,只相互知道名字,却 没有机会见面。 贾元逊长着一脸络腮胡子,而王威德的鼻 子又长又大。 有一次,一个人置酒请客,同时请了他二 人,他们在酒宴上相遇,各问知姓名,这才相 识。座中众客及主人知道他二人善调笑,便请 他们说笑话。 王威德便抢先说:“千张黑毛羊皮,只裁一 双袜。” 众人问道:“剩下那么多羊皮,打算干什 么用?” 威德答道:“拟作元逊颊!” 元逊知道这是取笑自己腮上胡须多,便应 声说道:“千丈黄杨木,只为做个梳。” 众人又问:“剩下的木头做什么?” 元逊答道:“拟作威德笔(鼻)子!”满座哄 堂大笑。 3.北齐人徐之才善开玩笑。有一次他宴 请宾客,有个叫卢元明的在座。徐之才便拿 “元明”二家开玩笑说:“去头则是兀明,出颈则 是无明,减半则是无日,变声则是无盲。” 4.唐朝人甘洽与王仙客友善,二人便以对 方的姓互相开玩笑。 甘洽说:“王,算来你该姓田;为你脸肥大, 抽去你两边。” 王仙客应声答道:“甘,算来你该姓丹;为 你头不曲,回脚向上安。” 5.唐朝人崔思海口吃,经常与表弟杜延业 相互开玩笑。 有一次,杜延业对崔思海说:“我让你学鸡 叫,只要我一问你话,你必须用鸡叫回答我。” 旁人听了这话说:“他的口应须是自由的, 怎能听你随意摆布?他若不肯叫,你又能 怎样?” 杜延业说:“我能让他叫。”于是与旁人一 起共找崔思海试验,并约好打赌。 杜延业握了一把谷,来到崔思海面前问: “这是什么?” 崔思海答道:“谷谷……谷。”旁人大笑。 6.隋人侯白、杨素二人友善。杨素是关中 人,侯白是山东人。 杨素常想用玩笑难住侯白,使他无话可 辩。当时,关中方音说“水”为“霸”,而山东话 把“拿去”说成“携刀去”。 杨素曾对候白说:“山东人确实多仁义,向 他借一样东西,会得到两样。” 侯白问:“怎么会得两样?” 杨素答道:“有人问一个山东人借弓,山东 人说:‘携刀去。’不只是弓,连刀都给了,岂不 是两样?” 侯白应声说道:“关中人也很聪明,问他一 件事,他能告诉你两件。” 杨素问:“何以见得?” 侯白说:“近来有人问一个关中人:‘最近 下雨多,谓水涨了没有?’关中人答:‘满涨。’不 仅渭水,连溺水都知道,岂不是两件?” 7.北齐高祖曾读《文逊》,读到晋人郭璞的 《游仙诗》,连连叹息称妙。优人石动箭见状 说:“这诗有什么好?若让臣作,能胜他一倍。” 高祖听了不高兴,说:“你是什么人?竞夸 口作诗能胜郭璞一倍,岂不该死。” 石动箭马上说:“您现在就让我作,如果不 能胜他一倍,臣甘心受死。” 高祖即令石动箭作诗,动箭说:“郭璞的 《游仙诗》说:‘青溪千余仞,中有一道士。’我 作的是:‘青溪二千仞,中有二道士。’岂不胜他 一倍?” 高祖放声大笑。 8.侯白起初尚未做官,也无名声,住在家 乡。当地的地方官刚到任,侯白就去拜见,回 来后他对几个朋友说:“我能让新来的官学狗 叫”。 朋友说:“哪有官老爷听别人的摆布学狗 叫的?你若真能做到,我们请你喝酒;若不能, 你就请客。” 侯白答应了。 于是,他们一起到衙门去,侯白进去见官, 朋友们在门外看着。 官说:“有什么事,你又来见我?” 侯白答道:“您刚到此地,民间有些事情要 向您请示。您到任之前,此地盗贼甚多,我建 议您下令让百姓各家养狗,让它们见了生人就 惊叫,这样盗贼自然会平息。” 官问道:“如果这样的话,我家也须养条能 叫的狗,但到哪里去弄呢?” 侯白回答说:“我家倒是新养了一群狗,不 过它们叫的声音与别的狗不同。” 官问道:“它们叫出来什么声音?” 侯白答道:“它们‘鸣鸣’地叫。” 官说:“你不懂狗,好狗应当‘汪汪’地叫, ‘呜鸣’叫的都不是善叫之狗。” 侯白的朋友们在门外听了,都掩口而笑。 侯白知道自己已赢了一桌酒席,便对官 说:“我知道了,以后一定出去寻访善叫的狗。” 说完即告辞出来。 9.三国时,吴主孙权让太子嘲弄诸葛格, 曰:“诸葛恪吃马粪一石。” 诸葛恪答道:“臣能戏君,子能戏父,那么 我就让太子吃鸡蛋三百个。” 孙权问诸葛恪:“别人让你吃马粪,你却让 他吃鸡蛋,这是为什么?” 诸葛恪答道:“反正这两样东西都是从一 个地方出来的!” 10.田巴住在齐国的稷下学宫,赞许三皇 而非议五帝,与人论辩,一天能驳倒千人,其口 才没有人能胜过。 他的弟子禽滑厘外出,遇到一个老太太对 他作揖说:“先生不是田巴的弟子吗?您一定 学到了田巴的口才。我有件事弄不懂,想请 教您。” 禽滑厘说:“您说出来,看我能否驳倒您。” 老太太说:“马暴向上长而短,马尾向下长 而长,这是为什么?” 禽滑厘笑道:“这很容易,马暴向上是逆势 生长却要逞强,所以天使之短;马尾向下是顺 势生长,而很顺从,所以天使之长。” 老太太又问:“那么人的头发逆势向上,为 什么长?胡须下垂是顺势,为什么短?”禽滑厘 茫然无词,便说:“我的学问还没到这么深的程 度,待我回去请教一下老师。您可以留在这 里,等我回来再告诉您。” 禽滑厘马上去见田巴说:“刚才弟子出门, 一位老太太问我为何马鬓短、马尾长,我以逆 顺之理回答他,对吗?” 田巴说:“很好。” 禽滑厘又问:“可是她又问我为何头发逆 而长、胡须顺而短,我不知怎样回答,请老师教 我怎样驳倒她。她还在外面等我,请您告诉我 该怎样说。” 田巴低头想了半天,才用排行称呼禽滑厘 说:“禽大禽大,以后没事你要少出门!” 11.苏东坡喜欢调侃,常与丞相吕微伸开 玩笑。 有一天,苏东坡去拜访吕微仲,正赶上微 仲在睡觉,很久都不出来接待。 东坡等得很不耐烦。过了好长时间,吕微 仲才出来,两人相见说话。 屋里有一个葛蒲盆,里面养了一只绿毛 乌龟。 苏东坡便说:“这个龟不算稀奇,如果是六 眼龟就难得了。” 微仲问道:“六眼龟出自何处?” 东坡答道:“当年后唐庄宗时,林邑国进献 了一只六眼龟。当时优人敬新磨在金殿下进 口号说:‘不要闹,不要闹,听取这龟儿口号:六 只眼儿,分明睡一觉,抵别人三觉!’” 12.宋时钱塘有位读书人作了一首《竹 诗》,献给苏东坡,诗中有两句:“叶攒千口剑, 茎耸万条枪。” 东坡开玩笑说:“你这竹子叶似太少。” 那人未解其意,东坡笑道:“十根竹子才生 一片叶,还能说叶多吗?” 13.宋时司马光在洛阳闲居,正赶上正月 十五放灯。夫人想出去观灯,司马光说:“家里 就点着灯,何必出去看?” 夫人说:“也顺便看看游人。” 司马光说:“难道我是鬼吗?” 14.苏轼曾对刘贡父说:“我和弟弟在学经 义对策、准备应试时,每天吃三白饭,吃得很香 甜,不相信人间会有更好吃的美味。” 贡父问:“什么叫三白饭?” 苏轼答道:“一撮盐、一碟生萝卜、一碗米 饭,这就是‘三白’。”刘贡父听了大笑。 过了很久,刘贡父写请帖给苏轼,请他到 家里吃“晶饭”。苏轼已忘记自己对刘贡父说 的话,就对别人说:“刘贡父读书多,他这‘富 饭’定是有来由的。” 等他到了刘贡父家吃饭时,发现桌上只有 盐、萝卜、米饭,这才恍然大悟,知道这是贡父 用“三白饭”开的玩笑,便大吃起来。 吃完饭苏轼告辞出来,临上马时对刘贡父 说:“明天到我家,我准备琵饭款待你。” 刘贡父害怕被苏轼戏弄,但又想知道“露 饭”到底是什么,第二天便如约前往。 两人谈了很久,早过了吃饭时间,刘贡父 肚子饿得咕咕叫,便问苏轼为何还不吃饭。苏 轼说:“再等一会儿。”像这样好几次,苏轼的回 答老是这句话。 最后,刘贡父说:“饿得受不了啦!” 苏轼才慢吞吞地说:“盐也毛,萝卜也毛, 饭也毛,岂不是‘’饭?” 刘贡父捧腹大笑,说:“本来我就知道你一 定会报昨天的一箭之仇,但万万没想到这 一点!” 苏轼这才传话摆饭,二人一直吃到傍晚, 贡父才回家。 15.吴中有个老头,原本出身低贱,家境贫 困,靠耍蛇维持生计。他的长子沿街乞讨,次 子钓青蛙,三子唱“采莲歌”要饭。后来,这一 家家境渐好,生活富裕了。 一天,老头把全家召集到一起,说:“我们 家原来贫贱,如今有幸富足,还必须读书长学 问才能使家声振兴。”于是,便请了老师到家里 教三个儿子读书。 过了几个月,老师时时夸奖老头的几个儿 子学业进步得快。老头便设宴请客,还请了一 位有名的学者当场考验儿子们。 学者来到后考对对联。先试小儿子,出的 题是:“纷纷柳絮飞。”小儿子对的是:“哩哩莲 花落。” 接着试第二个儿子,出句为:“红杏枝头飞 粉蝶。”老二对的是:“绿杨树下钓青蛙。” 最后试老大,出句是:“九重殿下,排两班 文武官员。”老大对的是:“十字街头,叫几声衣 食父母。” 老头听了,斥责道:“你们说的这些,还都 是当年我耍蛇人家的事!” 16.薛简肃公有三个女儿,大女儿嫁给欧 阳修,二女儿嫁给王拱辰。后来欧阳修丧妻, 续娶了薛公的第三个女儿,所以王拱辰与他开 玩笑说:“旧女婿为新女婿,大姨夫做小姨夫。” 正赶上刘原父晚年再娶,欧阳修用汉代刘 晨、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得配仙女的传说,作诗 调侃刘原父说: 仙家千载一何长,浮世空惊日月忙。 洞里桃花莫相笑,刘郎今日老刘郎。 刘原父听了不高兴,便寻机报复欧阳修。 一天,刘原父、王拱辰、欧阳修三人相会, 原父说:“从前有个老学究教小孩念书,朗诵 《毛诗》到‘委蛇委蛇’这一句时,告诉小学生: 这个蛇字要读作姨,切记。第二天,小学生在 路上看乞儿耍蛇,很晚才到学校,学究便责问 道:‘你为什么来晚了?’小学生说:‘刚才在路 上,碰到有人弄姨(蛇),我便与众人观看。只 见他先弄大姨(蛇),又弄小姨(蛇),所以耽误 了上学。’” 欧阳修听了,不禁放声大笑。 17.苏轼到邻人家相聚饮酒,盘中有四个 黄雀。一个人接连吃了三个,只剩下一个向苏 轼推让。苏轼笑道:“您再吃了吧,免得黄雀拆 了伴。” 18.吴门人张幼于有文才,好开玩笑。一 天张幼于与人相聚饮酒,正好来了几个闯席的 朋友,幼于便假装关了门,写了一条谜语贴在 门上,对外面的人说:“猜中了才允许进门。” 谜语说:“老不老,小不小;羞不羞,好不 好。”众人都猜不中。有个叫王百谷的猜道: “太公八十遇文王,老不老;甘罗十二为丞 相,小不小; 闭了门儿独自吞,羞不羞;开了门儿大家 吃,好不好?” 张幼于听了大笑。 19.明英宗天顺初年,杨士奇、杨溥、杨荣 三人均以大学士辅政,人称“三杨”。当时有个 名妓叫齐雅秀,性情极为乖巧聪慧。 有人问她:“你能使三位阁老笑吗?” 齐雅秀答道:“我一进门就能让他们笑。” 一天,齐雅秀真的被召唤进见“三杨”。 “三杨”问她为何来迟,她说:“在家看《列女 传》。”“三杨”听了,果然大笑,于是同她开玩 笑说:“我们以为你是齐雅秀,却原来是脐 下臭。” 齐雅秀应声答道:“我以为三位老爹是武 职,却原来都是文(闻)官。” “三杨”道:“这母狗无礼!” 齐雅秀又答道:“我是母狗,三位老爹是公 侯(公猴)。” 20.广西全州有位姓王的武官善说笑话。 每当与同僚聚会,大家都让他讲笑话,然后故 意反驳,想让他再讲一个。所以,他每讲完话, 众人便说:“这话淡。”意思是说讲得没有趣味。 这位王某看出众人故意反驳自己,便接着 讲道:“今天早晨,城门口有个挑粪的不小心失 足跌倒,粪撒了一地。” 众人又说:“这也淡。” 王某反问道:“各位又不曾尝过,怎知 道淡?” 21.三个人一起行酒令,约好要从“相”字 起,“人”字止。 第一个人说:“相识满天下,知心能几人。” 第二个人说:“相逢不饮空回去,洞口桃花 也笑人。” 第三个人说:“襄阳有个李胡子。” 其余二人责问道:“约好了结尾要说“人’, 你为何说李胡子?” 那人答道:“李胡子难道不是人?” 22.有个人家里藏有一面古镜,自称能照 二百里,要把它献给吕文穆公。 吕公说:“我的脸还不及一个碟子大,哪里 用得着照二百里的镜子?”拒绝未要。 23.有人送给孙之翰一方砚台,自称值三 十千银子,并说:“这块砚台,只要向上一呵气, 它就自然流水。” 孙之翰说:“一天呵一担水,只值三文钱, 何须如此重价!” 24.黄冈人王廷陈,字稚钦,年轻时就有出 奇的才能,却喜欢在街上与小孩子追逐游戏。 每当他父母要揍他时,他便大喊:“大人为何虐 待海内名士?” 25.明朝万历年间,袁宏道做江苏吴县县 令时,江西有一位孝廉来拜访他。这位孝廉的 弟弟当时在朝中做员外郎,和袁宏道是同一年 中的进士。于是,袁宏道就在船上摆酒宴招待 他,并请了长邑县令江某罗来作陪,准备喝完 酒一同去游山。 船开时,席上的宾主已经喝到很痛快的时 候了。客人请主人行一酒令,袁宏道看见船头 放了一个水桶,便说:“我这个酒令必须说一件 器物,中间要包含一个亲属的称谓和一个官职 的名称。” 于是他先指着水桶说:“这个水桶,不是水 桶,是木员外的箍箍(哥哥)。”这是暗示孝廉是 员外郎的哥哥。 那孝廉听后,看到船夫手中拿着帚,便接 口说道:“这个扫帚,不是扫帚,是竹编修的扫 扫(嫂嫂)。”当时袁宏道的哥哥袁宗道、弟弟袁 中道都在朝廷任编修官。 长邑县令江菜罗正在苦苦思求,忽然看到 岸上有人在扎稻草把,便说:“这些稻草,不是 稻草,是柴把总的束束(叔叔)。”他大概知道那 位孝廉本是军人出身,有个侄子当时在军队当 武官。于是,三人相视大笑。

相关笑话段子

幽默搞笑 | 版权声明 | 舆情业务 | 托管业务 | 联系我们

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